2018年3月21日下午,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刘农虞作“学经典,干‘针’事”讲座。该讲座于丰盛楼第一会议室圆满举行。
刘教授进行临床实践工作长达30年余,经验丰富,思考深刻。他指出,此次讲座的目的为“在学习针灸经典的过程中掌握针灸治法”。
师恩难忘,睹像思人。开场,刘农虞教授缅怀淡安。他谈到,观及丰盛楼门口的淡安像引起了其对承淡安先生的怀念和钦佩。承老先生对弘扬发展针灸技术的高度热忱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澄江学派弟子勠力同心、砥砺前行。刘教授指出,他于此次讲座中分享的经验,不仅是愿学子们能少走弯路,更是希望各位学生能继续扛起澄江学派的旗帜,成为传承针灸文化的冉冉红日。
当代学生,多半对经典敬而远之,亦或束之高阁。针对这一不良现象,刘教授反复强调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,并就学习经典的方法与体会作详细交流。他认为,学习经典应分“三部曲”:第一,学校时,以梳理文字、读通注解,背诵名句为要,是以称之“学经典”。第二,工作时,将研读原文所得的新发现、新理解通过临床验证其正确性,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一个跳跃,名之为“读经典”。第三,终生之事,当是终生学习经典,感悟针灸技法的真谛,因而概括为“悟经典”。
缺乏实例,再完美的学习方法也仅是一纸空谈。研读经典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为了让学生们体会该过程,刘农虞教授以己为例,回忆了对针灸治疗痹病的探索、反思与改进。起初,刘教授将痹病的基本病机归结为经络不通与气血痹阻,并以通经活络为核心,结合循经选穴及辩证选穴为主要治法。而临床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。刘教授查阅大量经典,辨别原因,不断反思,终在《内经》中寻得源头活水,补充了治痹之法:“病有浮沉,刺有浅深;其病所居,随而调之”。寥寥数字,为痹病的解决贡献了新智慧和新方案:辨位施之。此法给予了教授临床实践的新灵感,最终颇见成效。
同时,刘农虞教授将多年研读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之所思、所感总结为两句箴言:“脉络病,有感得气,刺络放血,调补营血,疏通脉络治之;筋皮病,无感得气,筋针浅刺,调畅卫气,舒皮柔筋治之”——这正是刘教授对广受称赞的筋针疗法核心的诠释,词短、意深。
最后,刘农虞教授饱含深情地说道:“经典是个经典的东西,是要读一辈子的”。言之凿凿,意之深深:让针灸展现其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的,正是经典。
学习经典是伴随终生之事,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思考,才能传播高专好声音,营造针灸领域的良好环境,厚植南中医发展的内生动力。每一位医者都应在学经典与干“针”事的双轨上,不断前行。